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在水厂中的应用现场生产次氯酸钠是一种使用盐、水和电这三种常规物质的简单、易行的消毒工艺。次氯酸钠发生器生产和研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运行成本较低、投加准确、消毒效果的设备。对于次氯酸钠发生器.我国已于1990年1月12日发布了GB12176-90。常规次氯酸钠发生器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自来水进水经软水器软化后,水中的钙、镁离子被去除,生成软化水。一部分软化水进入软化水箱存贮,为次氯酸钠发生器的进水提供稀释水:另一部分进入溶盐箱溶解精制盐.成为浓度30%的饱和水。饱和水经计量泵与稀释水配水混合至盐水浓度为3%,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溶液在直流电作用下被电解,槽内阳极产生.阴极产生和氢气。因为NaOCl的分子量是Cl,的1.05倍,且在发生氧化反应时,每个NaOCl分子与Cl,分子所发生的电荷转移数相同,因此通过电化学反应途径生产次氯酸钠过程中,每生产1gNaOCl,相当于生产0.952g有效氯。
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应用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应用
随着国家对饮用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对水处理过程中安全生产的不断重视.次氯酸钠现场生产系统的优势正逐渐显现出来,目前国内外已有若干家大中型水厂将消毒系统改造为次氯酸钠现场生产及投加系统,本案例水厂即为其中之一。通过两年多的运行,此系统体现出很高的安全性、性及经济性,为今后国内众多大中型自来水厂的加氯消毒系统改造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宝贵经验.次氯酸钠现场生产技术在国内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次氯酸钠对藻细胞完整性及藻降解速度的影响次氯酸钠对藻细胞完整性及藻降解速度的影响
预氧化能显著提高除藻效率,然而预氧化处理在促进混凝除藻的同时,会破化藻细胞并导致胞内藻释放。Lan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发现,氧化剂会导致藻类细胞不完整然后释放出胞内——藻。侯翠荣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并利用胞内、外微囊藻分析技术,发现氯、臭氧和二氧化氯均能引起藻体破坏及胞内藻的释放。方晶云也用实验证明臭氧预氧化会破坏藻细胞,使胞内物质释放出来,且投量越大、预氧化时间越长,释放的胞内物质越多。Robert就氯氧化对微囊藻细胞完整性的影响以及藻在氧化过程中的释放和降解做了更加深入的定量分析。用反应动力学计算对藻细胞破坏和藻降解的速度,得出氯破坏藻细胞,即藻从胞内释放的速度是藻被氯降解速度的三倍以上。笔者主要研究了次氯酸钠在处理藻类过程中藻的释放和降解情况,以期为安全选择化学预氧化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的方法提高次氯酸钠溶液稳定性的方法次氯酸钠通常以溶液方式应用,一般工业品次氯酸钠为淡黄色液体,含有有效氯4%~~12%,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热、光、PH值和重金属阳离子的影响。其造成分解的原因有自然分解、过氯化反应分解、光化学分解、热分解、酸分解以及在铁、镍、钴、锰重金属存在下造成催化分解,如何才能提高次氯酸钠容易的稳定性呢,小编总结了四个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降低次氯酸钠溶液的浓度通过对次氯酸钠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可看出,次氯酸钠溶液浓度越低,分解反应进行的趋势越小,且分解速度越慢,其性能越稳定。因而采用将次氯酸钠溶液稀释的方法,配成较低浓度的溶液进行储存,可以有效地减缓次氯酸钠溶液的分解,增强其稳定性。而作为医院、饮食业、旅馆、家庭等消毒、去污用的次氯酸钠溶液,一般不需很高的浓度,所以对次氯酸钠溶液进行稀释,既能增强其稳定性,又不会给使用带来经济损失。但是,次氯酸钠作为化工产品出厂,GB19106-2003要求其有效氯质量分数不低于5%,因此不能制降低其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