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德国大众公司分别与上海和一汽成立合资汽车厂生产轿车,虽然是国外的二手设备,但其自动焊程度与装备水平,让我们认识到了与国外的巨大差距。随后二汽在货车及轻型车项目中都引进了自动焊。随着数字化技术日益成熟,代表自动化焊接技术的数字焊机、数字化控制技术业已面世并已稳步地进入市场。可以说90年代以来的技术引进和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的引进使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由原来的作坊式生产提高到规模化生产,同时使国外自动焊大量进入中国。
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工业生产设备的将大量应用,代替人工,用工荒的难题得以缓解。这样的趋势也给人们带来恐慌,机器会不会抢人的饭碗呢?很多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机器人比人类更有优势,工人能从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性、更轻松的工作。那么,是不是随着焊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化,工人会面临失业问题呢?创效自动化不这么认为:能引进焊接机器人的企业生产规模都不会小,只会扩大生产,工人只要通过职业升级,可以操控和管理机器人,饭碗不会被抢走。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
我国的自动焊装备制造业与通用焊接设备相比起步较晚。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重点工业企业的大型焊接装备大部分从原苏联引进。部分由使用厂自行设计制造,到了90年代,我国陆续组建一批专门生产焊接装备的制造厂,如上海、成都相继成立了成套焊接设备厂,“六五期间”,原机械工业部拨专款将长春第二机床厂改建成我国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制造焊机和焊接装备的长春焊机制造厂。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有收缩变形、角变形、弯曲变形、波浪变形和扭曲变形等。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焊接装备需求量的急速增长,各地相继成立了多家中小型焊接装备生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