钣金件的设计要求,也为质检员提供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作为供应商产品加工的标准。此标准按钣金制作,也适合其他金属件加工的零配件和产品。
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那么钣金件加工技术要求有哪些?
(1)生产厂家加工前须提供各加工件的生产工艺文件,经技术部门确认后按工艺文件规定要求进行生产加工;或提供加工件的样品待质量部门验收合格,技术确认后进行封样,作为验收标准。
(2)铝合金钣金件图纸未注明材料的采用铝板牌号为5052-H32;钢制结构件图纸未注明材料的采用钢板牌号为Q235-A。
(3)按照图纸规定的尺寸和公差要求进行加工,图纸未注明的尺寸公差按照GB/T 1804-2000 m级执行,未注形位公差按照GB/T 1184-1996 k级执行。
(4)按照图纸要求的表面处理方式进行表面处理。需要氟碳喷涂处理的零件,按照GB/T5237.5喷涂三涂两烤,涂层厚度≥40μm;电镀彩锌处理的零件按照GB/T9799进行,锌层厚度≥12μm;热浸镀锌处理的零件,按照GB/T13912进行,锌层厚度≥70μm。
(5)氟碳喷涂涂层的颜色需要根据色卡制作色板,经确认后,色板封样作为验收标准。
(6)焊接件焊缝平整,无虚焊、裂纹、夹渣等焊接缺陷。种焊螺柱需按种焊检验标准进行拉力测试。出现焊钉脱落、歪斜、变形等缺陷。
(7)铝制钣金件装饰面在喷涂工艺结束后必须腹膜保护,直至货物抵达安装现场。需确保腹膜保护及包装防护可靠。推荐阅读:钣金件加工对生产质量要求^严格
(8)结构件的表面处理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在搬运途中对货物表面造成损伤。
钢材质生产中较易出现裂纹、重皮、夹渣三种质量问题。裂纹产生与离心浇注过程产生,浇注制度不合理产生;重皮与浇注温度、浇注转速有关;夹渣与金属化学元素含量、扒渣处理有关。
怎样增加钢管机壳生产中的成材率?
1、改进冷轧设备,有效预防裂纹
减少钢坯在高温的停留时间,加强孕育特别是随流孕育效果。随流孕育剂加入量控制为钢坯量的0.1-0.25%;确保管模粉分布均匀,控制管模内表面用量为20-30g/m2。控制好水冷金属型离心机冶炼工艺参数。
2、优化工艺参数,减少管身重皮
合理控制浇注温度和机身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缩短两次浇铸之间的间隔时间。控制机身冷却水进口温度为28-36℃,出口温度为50-57℃。
3、控制原料加入,降低夹渣缺陷
为解决降低钢坯中的含硫量,减少硫化物的产生,应控制W(S)<0.02%;适当提高浇铸温度,有利于夹渣上浮;球化剂中稀土含量不易过高,稀土含量控制在1-2%为宜;加强钢坯的扒渣和挡渣效果;钢坯中的残镁流量不易过高(控制在0.035-0.045%),以减少钢坯表面氧化。
通过采取以上相应措施,钢管机壳的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裂纹、重皮、夹渣缺陷大为降低,减少了废品,大幅提高综合成材率。
为了防止氧化、锈蚀,电机的外壳在出厂前都需要经由喷漆的工艺处置,简直,换上外壳后的喷漆环节除了为其调色外,还可以起到呵护、防止氧化的浸染,但若是是小厂的电机外壳,其出产时的喷漆措置存在吸附不平均、起泡的情形的话,则会影响^后喷漆的下场,导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轻易脱落、激发锈蚀,影响和破损电机外壳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