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督管理方面,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方面落实,近10年来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4万个,生产建设单位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000多亿元,减少水土流失量20多亿吨,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在生态修复方面,有1250个县出台了封山禁牧政策,累计实施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使45万平方公里生态得到初步修复。建成清洁小流域300多条,各地积极探索生态安全型、生态经济型、生态环境型小流域建设,进一步丰富了小流域治理的内涵。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方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
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 科学 发展 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 自然 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
梯田的作用:坡地修成梯田,改变地形,缩短坡长,从而能有效地蓄水拦泥,控制水土流失。坡耕地修成梯田,改变了田面坡度,增加了土壤水分的入渗时间,从而提高了土壤涵蓄水分、养分的能力,改善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坡面修成梯田,由于田面坡度平缓、宽度匀整,故为机械化耕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坡面修成梯田后,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从而促进退耕还林还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坡面修成梯田,为沟壑治理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