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标准制定要统筹两个维度:一是监管维度,着眼点是公共食品安全,要通过严格标准加强监管;二是企业生产维度,要通过标准制定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和供应链管理,通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和品牌辨识度。 [3] 2022年以来,各地均出台了预制菜行业相关标准帮助整个市场慢慢脱离“野蛮生长”的阶段,逐渐变得规范。2022年5月18日,江苏省消保委联合国内2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了首部《预制菜点质量评价规范》团体标准;2022年5月29日,山东发布了《预制菜通用设计实施指南》团体标准;2022年6月2日,中国烹饪协会联合多家机构和头部餐饮企业代表共同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对预制菜的原辅料、产品标准、生产过程卫生等均作出明确规定;2022年7月21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立项制定《预制菜术语及分类要求》《粤菜预制菜包装标识通用要求》《预制菜冷链配送规范》《预制菜感官评价规范》《预制菜产业园建设指南》5项预制菜地方标准。
打造高标准的预制菜,还需要推动预制菜产业按照市场规律优化布局,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时”是指原材料产地优势。产地的劳动力、能源、用地等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综合成本优势明显。预制菜是特色农产品产区提质增效、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产品仓储流通及加工业的抓手,也是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企业可据此布局。“地利”是指主打效率和成本结合的销地端预制菜市场。可在B端餐饮半成品、精加工原材料等保存期短、配送响应及时的预制菜产品供应方面重点发力,通过构建及时配送网络,实现订单快速、响应,通过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周转率、简化管理来降低综合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这类体系是在已成型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上构建预制菜体系,优化结构,升级服务。
“人和”主要是指某个有一定度的单品或系列产品,以配方、风味、字号品牌等抓住消费群体,满足区域预制菜个性化产品市场需求。该方法适合初创、中小规模和构建特色品牌的企业,着重在单个或一类产品上深耕,通过技术分解、工艺流程化实现操作岗位单纯化、工序化,有效保证菜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节约单品成本,强化企业竞争力。
在软环境营造方面,地方既要出台各种奖补激励政策,为预制菜企业提供税收、融资、营销等一系列支持。同时,围绕预制菜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可以通过筑巢引凤,推动的科研单位参与研发,鼓励科研人员驻园入企定向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有竞争力的预制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产学研联动。另外,地方既要为预制菜新业态提供包容的监管环境,也要防控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相关部门需强化预制菜企业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明确项目(企业)退出机制,严格程序办法,建立评估考核制度,确保企业规范经营。形成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制定问题产品召回和处理方案、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不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