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场处理法是指将淤泥清淤出来后,输送到的淤泥堆场进行处理,我国河道清淤大多采用绞吸式挖泥船,造成淤泥中水与泥的体积比在5 倍以上,而淤泥本身黏粒含量很高,透水性差,固结过程缓慢,因此,如何实现泥水快速分离,缩短淤泥沉降固结时间,从而加快堆场的周转使用或快速复耕,是堆场处理法中关键性问题。就地处理法则不将底泥疏浚出来,而是直接在水下对底泥进行覆盖处理或者是排干上覆水体然后进行脱水、固化或物理淋洗处理,但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处理方法,如对于浅水或水体流速较大的水域,不宜采用原位覆盖处理,对于大面积深水水域则不宜采用排干就地处理。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可高达99%以上),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并且颗粒较细,比重较小,呈胶状液态。
当淤泥中含有某些特殊污染物如重金属或某些高分子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而无法去除,进行资源化利用会造成二次污染。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一步到位的处置,即采用措施降低其生物毒性后进行安全填埋,并需相应做好填埋场的防渗设置。
污泥固化处理是近年来污泥的工业处理上普遍重视和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泥颗粒胶结、掺合并包裹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形成整体性较好的固化体的一种过程。其中固化所用的惰性材料叫固化剂,污泥经过固化处理所形成的固化产物为固化体。工艺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存在烟气污染、噪声、震动、热和辐射以及产生成为环境热点的污染问题。
稳定化是将有毒有害污染物转变为低溶解性、低迁移性及低毒性的物质过程。稳定化一般可分为化学稳定化和物理稳定化。化学稳定化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有毒物质变成不溶性化合物,使其在稳定的晶格内固定不动;物理稳定化是将污泥与一种疏松物料混合生成一种粗颗粒的固体。在泥浆循环过程中,由中储箱与储浆槽之间的一个液位浮标(8)保持储浆槽内的液面高度恒定。
污泥的固化和稳定化一般同时进行,其机理是向污泥中加入固化剂,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将有毒有害的物质固定在固化形成的网链(晶格)中,使其转化成类似土壤或胶结强度很大的固体,可就地填埋或用作建筑材料等。污泥固化处理技术既可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普通污泥的固化处理,也可用于特殊工业污泥,如含重金属污泥,含油污泥,电镀污泥、印染污泥等危险废物的固化处理。经过处理后土砂的含水率可达35%以下,排放量大大减少,运输方便,避免因泥浆排放问题造成环境污染,利于环保。
河流、湖泊疏浚淤泥的固化利用,既可以满足相应的工业需求,同时也能达到废弃资源再利用的目的,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措施,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淤泥是粘土矿物等细小颗粒在粒间静电力和分子引力的作用下, 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在海洋或湖泊地区等缓慢或静止的流水环境中发生沉积所形成的絮状和蜂窝状结构物,是各种胶体有机质及其吸附的金属元素、微生物病菌、虫卵等物质的综合固体物质[2]。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SiO2、Al2O3和其他一些碱金属氧化物。4、水热干化快速杀菌除臭、环保和污染物控制技术成熟、可进行农业利用、土壤改良、减量较明显、处理成本较焚烧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