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市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大力推进团体标准建设。近年来,北京团体标准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在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北京经验",为首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创新:构建首都特色标准体系
北京市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创新,先后出台《北京市标准化办法》《关于促进团体标准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实施"首都标准化+"行动,重点支持"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的标准创新。截至2023年,全市社会团体累计发布团体标准2000余项,其中中关村标准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团体标准品牌。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建设的"团体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全链条标准化服务。
重点领域:团体标准的首都实践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制定的《人工智能芯片技术规范》等系列标准,推动北京AI产业领跑全国。寒武纪、地平线等企业通过标准实施,产品性能提升30%以上。
在城市治理方面,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标准》,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提供了技术支撑,全市完成3000余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
在公共服务领域,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制定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规范》,推动建成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余家,惠及百万老年人。
典型案例: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北京示范
案例一:中关村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能力评估》,由百度、滴滴等企业共同制定,推动北京成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测试里程超千万公里。
案例二:北京市文化产业协会发布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园区建设指南》,助力798、郎园等文创园区转型升级,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
案例三: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制定的《餐饮业数字化管理规范》,推动全聚德、眉州东坡等老字号数字化转型,线上营收占比提升至40%。
未来展望:建设国际一流标准创新高地
北京市将重点在以下领域深化团体标准建设: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标准创新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完善文化科技融合、文化IP开发等标准体系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制定新零售、首店经济等服务标准
城市精细化治理:健全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标准规范
结语:以高标准服务首都新发展
团体标准建设是北京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持续优化标准创新生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北京正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标准化高地。未来,北京市将推动更多"北京标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北京篇章中贡献标准力量。
本地机构187-3489-900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