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3Q验证乱象
1.针对国内3Q认证叫法,实属非常不正确的称呼,正确的定义只是IOPQ;能够承诺提供3Q认证的公司,试问连定义都混淆的公司,如何执行3Q验证?
2.国内众多的检测公司、仪器经销商、甚至仪器维修公司承诺可以提供3Q文件,试问不知不懂GMP的人员,如何编制符合GMP的验证文件?
3.针对制药企业、医1疗器械企业,GMP明确规定执行计算机系统验证,试问不知不懂GAMP5的人员,只执行温度类检测、空调类检测、其它物理性能等检测,这样的3Q验证如何符合GMP?
4.根据设备/仪器复杂性不同,难道仅仅做3Q验证就足够?3Q验证执行的依据是什么?
5.盲目信赖国外的供应商:以为国外供应商提供一份英文的文件就符合中国的GMP?3Q文件价格昂贵不算,十几年前的验证版本如何符合2010版GMP?即便是新版本验证文件,国外的供应商是否熟悉中国现行GMP?是否懂得新版GMP验证要求?
IQ验证
首先我们要了解IQ主要的内容包括:仪器的各种相关文件及其安装环境的确认;在确立仪器的身份,并且于限制的条件下,给予适当的安装,仪器才能够被操作使用,而这些确认的动作,都应由供应商与使用者共同来参与,后在仪器安装完毕时,负责的供应商会对仪器作现场安装后的测试,经与原设计规格比对后吻合,并开具测试报告,以作为IQ的后一份文件,并同时表示仪器可以进入OQ的确认阶段,往后若仪器的位置没有移动,则安装完毕的本体部分,原则上不必再进行IQ的验证。这可能是因为国际运输成本非常高,或者他们根本不想这样做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没有验证者。
PQ验证
PQ的确认主要是以空机运转或负载模拟药品,来确认仪器的整体性能是否正常,为什么要有这一个程序呢?因为即使仪器的个别操作功能均已确认无误,但是当仪器正式用来进行实验时,往往可能出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状况有若干差异,并不能完全保证整体实验的结果将正确无误,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实验结果的呈现,除了仪器表现的因素之外,使用者对于样品的制备、实验手法的良窳,以及实验的方法可行与否等,都足以累积不同的程度的偏差,造成实验结果的失败,因此PQ在确认前,必须先执行IQ及OQ的确认(控制变因),而且为保证操作人员对实验流程及仪器操作的可靠性,PQ必须由使用者独立来完成,并且当新实验方法及新的操作者产生时,均必须再作一次PQ的确认。)当用户进行测试时,他们可以确定验证者是否按预期工作,并且可以重新认证为符合要求。
3Q认证
IQ是设备的安装,应该有相应的设备操作说明,操作规范,确认设备是可以正常使用运行的就可以了
OQ是参数的摸索阶段,应该是从给一个大的操作范围中,确认出实际可行的东西,这个环节结束的时候,相对应的作业指导书也好,操作规范也好,也要对应产生生效了。其实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有了实际操作,然后再回过来补过程验证这个东西。。。
PQ是对OQ得出的参数结论的一个确认,应该是针对按生效的作业规范进行生产的1初的一批产品,然后从该批产品中抽取三个样本测试,获得确认,得到PQ的结论。
流程其实本身不是什么复杂的东西,关键在于每个过程的具体参数,这个也是过程验证完成之后,生产关注的重点,特殊过程有没有被监控,监控的记录是不是跟作业规范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