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我国在沼气领域开展了大规模的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标准水压式沼气池型和配套的建池技术,发酵工艺,配套 设备.户用沼气池数量以5%的速度逐年增加,到1999年底发展到763万户. 标准水压式沼气池虽具有结构简单,建池费用低,可就地取材等优点,但由于结构和工艺所限,在发酵过程中存在料液"短路",不能保留高浓度活性微生物,新鲜 原料和不能充分接触,池内沉渣和结壳大量积累等问题,加之池内温度较低,造成产气率低
沼气发电构成生物体的物质中,除了矿物质和木质素外,几乎所有的生物质都可以用来产生沼气,包括动物和人的排泄物、污水污泥、农作物秸秆、含碳工业废物等,所以沼气的成本相当低廉。沼气的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一个农村家庭就可以建造自己的沼气池。沼气的用途也很广泛,它不仅能用干燃烧和照明,还可以作为燃料用干发电。沼气这种来源丰富、成本低廉的气体燃料,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得到高度重视。发达国家主要从保护环境出发,建立了很多沼气工程,以处理城乡有机废弃物,并获得煤气替代品。在发展中国家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的一项重要途径,印度和中国是早大力开发沼气的国家,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沼气发电由于沼气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由于冬季寒冷漫长,气温、地温低,原料分解率低,沼气的生产存在产气率低、使用率低、沼气使用综合效益差等问题,图2是温度对产气率的影响,立气量是以每立方米池容中温厌氧消化在35℃时等于100L换算。
我国农村家用沼气池多建于地下,受地温影响很大,一般池内发酵原料温度基本都保持在10-30℃之间。寒冷地区冬季气温低,使池内温度随之降低,如果低于10℃以下就不能正常产气,必须采取保温和增温措施,保证沼气微生物的正常活动,以利于正常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