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树茸:[Inonotuso bliquus(Fr )Pilat]其菌核是药用真菌, 又称:桦褐孔菌。
一、分布
桦树茸的菌丝体极其耐寒,生活在木材中的菌丝体能耐零下40℃的低温。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远东部分地区、勘察加半岛)、中国 、日本(北海道)等国家。
二、形态
桦树茸菌核呈现瘤状,菌核无柄,一般直径25cm~40cm,外表黑褐色或黑色,内部黄褐色,老后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1 4 生境 生于白桦、银桦、榆树、赤杨等活立木的树皮下或砍伐后树木的枯干上,其菌核可以在砍伐后的枯干上生存达6年之久。
三、有效成分
桦树茸的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还有报道称已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
植物文化折叠国树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是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折叠花语白桦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生与死的考验。折叠桦树皮距今4000年至2000年的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早期,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文化圈,覆盖了今天的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等地,这个文化圈属于不同民族,有着不同文化传统的生计模式,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规模使用桦树皮制成的器物,小到盛食物的器皿,,大到船只,学者将这种特殊的文化称为"桦树皮文化"。使用这种桦树皮器皿至今还有,如中国东北地区的赫哲族。